歡迎訪問上海舟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咨詢熱線:021-31007180
移動互聯網本質上是在解決什么問題?它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成本大大下降了,同時也讓交易變得越來越方便。
當人的溝通和交易變得特別便宜的時候,本質上是可以把現有的社會生產價值進行再分配。因為在原有的流通和溝通體系之下,缺少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存在,分銷需要一級級分銷,管理需要一層層管理。
現在都有機會變得很薄,分銷有機會一竿子插到底,原來一個人只能管7-11人,現在有可能一個人管二三十人。技術變革引起了分配重構,而再分配的形成速度是非常快的。這是互聯網巨頭快速形成的原因之一。
而到了今天,大平臺基本已形成得差不多,最后還要想一個問題:得有東西分。
現在,中國人均生產效率大概是美國的1/4,還是需要生產出更多的商品、勞務和服務。這也是為什么從政策層面要提出進行產業升級、壯大新動能、新舊動能轉換、新興產業集群,包括發展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,本質上都是在提高效率。
大數據發展有什么好處?數據跑,人就不用跑了,效率是不一樣的,人工智能也是類似的情況。這也是之前政府提出供給側改革的部分含義:如何在供給側提高效率,而提高效率是接下來鼓勵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持續性主題。
我上面所說的可以用“硬科技”涵蓋,那么硬科技還有什么特點?硬科技的競爭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全球化的,它跟以商業模式為代表的企業是完全不同的。
舉例來說,安防攝像頭、芯片,制造出來后是全球銷售,客戶在意的是產品的體驗和性價比。而商業模式的公司,本身有巨大的文化壁壘,所以BAT海外收入部分占比都是個位數,但是像華為、海康威視這樣的公司,海外收入基本上占到了半壁江山。我們今年IPO之一,家庭服務機器人公司科沃斯,收入結構也是如此。
在參與硬科技的全球化競爭方面,中國有什么樣的優勢?
中國有著自己系統性、制度性的優勢去產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公司。下圖這6個方面很重要,它們好比是土壤,土壤好了,上面才更有可能長出好的公司。
基礎設施優勢。比如拼多多這樣的公司,四年就做到300億市值,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信息化基礎,是不可能跑出這么快的公司。在信息化的背景下,手機越來越便宜,上網門檻越來越低,其中微信也做了一個很大的貢獻。
微信的普遍使用,大大弱化了上千種機型之間的差異性,從而有一個統一的體驗。微信體驗的統一程度甚至比安卓這樣的操作系統更高。這件事在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是沒有過的,而在世界范圍內可能也沒有過。而這樣的產品中能長出什么?我們還在看。
現在,中國電商基本上是世界第一了,而在移動支付、同城配送、人工智能等領域,中國市場也基本上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。
中國所具備的巨大的基礎設施優勢,這個優勢曾經是因為其的劣勢而產生的,也正因為如此,這種優勢會非常持久。有技術變化時,建設可以一步到位。
中心化的資源分配。集中力量做事的優勢。比如IDG資本布局的自動駕駛產業,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成本。技術和資質的問題好解決,但是如果造輛車要500萬,肯定接受不了。那么中心化的好處是,比如自動駕駛試點,遇到路燈、路肩,識別的難度和成本都太高,怎么辦?直接在鋪路的時候就預知路燈和路肩準確位置。
歸結起來,技術跟技術所應用的環境來集體演化,直接按照最優的方式去解決,這是中國的一個優勢,也是很多其他國家所做不到的。市場空間大、迭代速度快。互聯網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迭代。一開始都不完美,也不知道明確方向是什么。
從前,東西賣出去,再回來,需要兩個月才有一批反饋,而且終端用戶可能還不一定給你具體反饋,也難辨真假。但互聯網企業反饋情況都是以周為單位的,更牛的以天為單位。這周用戶干了什么,干得怎么樣,多少人說我們哪好,多少人說我們哪壞。
而當你有兩套方案,不知道如何選擇時,可以通過觀測數據,進行A/B test,誰行誰上。迭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演化思想,但是這個思想并不一定非要在互聯網上才能做,在線下也可以做。
現在線下和線上有什么區別?原來線上全是數據化的,不用拍腦袋,根據數據決策。線下則更多是人為主導。現在線下是不是也可以數據化了?比如運用人工智能,用戶來了一次,下次又來的時候,人工智能知道這個人和上次的是同一個人。再比如購買記錄,以前是用ERP記錄,現在小程序一掃,顧客買了什么東西,信息都是數據化的,以后還可以再加上傳感器。
我們被數字化的維度越來越多,線上和線下的本質思想沒有區別。中國還有一個好處,改革開放40年,社會迅速發展,人們對于創新和不完美都很包容,可以先試試再說。而在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,往往是必須非常完善才能嘗試。所以中國在人口、文化、迭代速度、市場空間方面都有一些比較優勢,另外中國歷史包袱少,本身是全球制造中心,而中國也會更加開放,積極擁抱全球化。
中國在全球化中的六大全球領先機會
正因為中國有這些優勢,所以會產生幾大系統性的優勢行業。
5G網絡。工信部要求大概到2020年中國要進行商用,這件事在努力推進。中國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規模、最先使用的國家,5G的傳輸速率想要非常高的話,基站就要布得非常密,帶來成本上升。但是基于更高的人口密度,成本可以迅速被攤薄。與此同時,手機上的4G應用、5G應用,生態基礎也就有了,商業模式都是貫通的。
從這個意義來講,中國就會有動力做這個事。人口多是中國一個很大的優勢。

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相比牛在哪里?一個是網絡速度提高,另外手機終端可以跟著人移動。現在手機終端已經變得相對很便宜了,而網絡速度高了之后,還有很多事可以做。
比如,有了8K超高清分辨率的設備,人們就不用見面開會,直接視頻會議,效果接近于當面會面。類似很多東西都會發生變化,之前的遠程醫療、遠程教學,一旦網絡速度大大提高,在這些領域就可能發生很多技術性的改變。
人工智能。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已經出現了計算機視覺的四小龍,IDG資本是四小龍中發展最快、估值最高的商湯科技最早的投資人,有幸深度見證和參與了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發展。人工智能本質上是什么?數據量多了之后,處理速度變快,處理成本變低,由于這樣的工程性進步,導致在應用上出現了拐點。在某些特定的任務上,比如說人臉識別,計算機已經超過人眼。這在應用上有巨大的意義,是工程上的進步。人工智能需要有數據和處理能力,這些東西中國都有。
比如處理數據通常要找100萬的樣本,但是100萬在中國不算什么事,一個縣城差不多就有100萬人,試點和數據的處理都相對容易。再加上市場接受產品的意愿又比較強,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聯合演化思路。在中國市場先干,把產品打磨出來,練出來的兵,再去海外打拼,占領海外市場就會很迅速。
海康威視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安防監控提供商,全球市場占有率是第二名博世的兩倍。華為也是一樣,在一個很大的市場建設過程之中,擴大規模,做正確的事,持續性的研發投入,這時候形成的就是全球競爭力。從技術引起的單點效率提升,再到通過技術把線下數字化,提升整體效率,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。
諸如此類的改變,在很多行業都可以看到。比如電腦就是把人的很多方面進行信息化,進而產生巨大的演化和需求。人工智能更大規模、更低成本、更穩定地處理多媒體數據,這是一個線下行為的數字化,也是另一個信息化的開端,而在這方面,中國具有系統性的優勢。中國也是世界范圍內智能制造最大的國家。
另外,還在自動駕駛、基因產業、金融科技領域均建立起了領先優勢,這里不一一展開。
總結我們認為接下來的10年會有兩個機會,一個是硬科技,一個是全球化。硬科技,需要持續性地積累,它是效率驅動的供給側改革,不僅僅是資源分配驅動的生產關系的改革,更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。全球化硬科技的競爭,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參與全球競爭的,全球市場必然是整個機會中的一部分。